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和“杜鹃无语"意味着什么?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和“杜鹃无语"意味着什么?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1-11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葬花吟》是林黛玉为落花埋葬香冢之时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为自己吟诵的生命之词。这里面,以花喻人,寄托着自己红颜薄命的身世之悲,抒发着生命无常的命运之哀,更夹杂着内心深处对于爱恨两难的无奈与纠葛。其中的哀伤与凄苦,更是林妹妹悲剧命运的写照。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理解了这一主旨,我们再把握“杜鹃无语”和“鸟自无言”在诗中的内涵,就容易了很多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特别是“杜鹃无语”,与“望帝啼鹃”和“杜鹃啼血”这一典故息息相关。传说死后化魂为鸟的蜀地君主杜宇,每每在暮春时节日夜啼哭,血泪滴在杜鹃花之上,其声哀婉,其血悲惨。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由此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杜鹃在中国诗词里成为悲愁的象征。在这首《葬花词》里,“杜鹃无语”这一意象,更是寄托着林黛玉深深的伤感与无尽的哀怨。一代君王杜宇,死后化而为鸟,仍在为亡国日夜哀痛。林妹妹直到最后“泪尽夭亡”,那些化不尽的哀怨与惆怅,“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林妹妹那一声声的哭泣,就像望帝的哀鸣,和着血与泪,与落花一起,堆积成冢,埋葬在繁华似锦的大观园里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消香断,花落人亡,林妹妹对于生命无常的体悟,对于爱情坚贞不屈的追求,只能由一抔黄土来掩尽风流。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杜鹃泣血,血染枝头,伴着这黄昏惨淡,血泪流尽,葬花之后,也只剩下默默无语独归去。落花易葬,香魂难留。林妹妹所有的伤春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怜春与恼春,都只为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昨夜悲歌触动林妹妹的诗心与诗魂,总想一探究竟是花魂还是鸟魂。只可惜,花鸟无言,悲伤逆流成河,诗意流淌成冢,也无人与共。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只能梦想着生出鸟的翅膀,随着落花飞到天的尽头。贾府的富贵,大观园的繁华,却没有人能保护住林妹妹的周全,守护住林妹妹的爱情。“天尽头,何处有香丘”,那些寻寻觅觅,最终逃不过”花落人亡两不知”。

“鸟自无言”和“杜鹃无语”,与《葬花词》字里行间流露的哀怨与凄楚,是一致的。一曲葬花词,似谶成真,暗合了林妹妹这一生的悲剧命运。最终,在宝玉大婚之际,潇湘妃子焚诗断稿之后,香消玉殒,无人知。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流尽了一生的血与泪,我也该走了。杜鹃啼血之后,可不就是无言也无语。黛玉未曾语,笔者如是想,而已。

《葬花吟》中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是否犯了三仄尾禁忌?

问题:《葬花吟》中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是否犯了三仄尾禁忌?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前言首先《葬花吟》不是格律诗,不存在格律的禁忌。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第二,三仄尾也不算是格律诗的禁忌,在唐朝的格律诗中,无论初盛中晚哪一个时期,三仄尾都是常用的变格律句。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一、葬花吟是律化的古体诗这首诗太长,节选前边的一段,说说为什么是律化的古体诗:

鸟自无言花自羞的谜底:《红楼梦》之《葬花吟》“鸟自无言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1、 长短句

葬花吟以七言为主,但是也有非七言的句子,如: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格律诗必须是齐言诗,每句字数一样,长短句是古体诗的形式。

2、换韵、仄韵

格律诗不换韵,而且只押平声韵,葬花吟中,有几次换韵,还有押仄韵的句子: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这也是古体诗的特点。

3、不对仗

长篇的格律诗叫做排律,排律要求除了首尾四句以外,都要两两对仗,葬花吟显然不是: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4、大量的古体句式

格律诗中,除了救拗的拗句以外,都必须是律句,但是葬花吟中有很多古体诗句式:

闺中女儿惜春暮,明年花发虽可啄

平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5、律化的古体诗

葬花吟中,当然也有很多律句,因此说有律诗的特点。比如首句就是标准的律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从上面5个方面可以看出,葬花吟是一首含有不少律句的古体诗。

二、唐朝格律诗不忌讳三仄尾四种基本律句中,有一种律句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律句有两个变格,被视为标准的律句,不认为是出律: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其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在五言诗中,平平仄仄仄,是三仄尾。

三仄尾在整个唐朝,都被诗人们经常使用。下面老街列举几首五言律诗:

例如初唐的沈佺期的《洛阳道》,乘羊稚子看,平平仄仄仄: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例如盛唐杜甫的《奉赠严八阁老》,新诗句句好,平平仄仄仄: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例如中唐的白居易《途中感秋》,唯残病与老,平平仄仄仄: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例如晚唐的温庭筠《正见寺晓别生》,初阳到古寺,平平仄仄仄: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三、独倚花锄泪暗洒 独倚花锄泪暗洒 ,仄仄平平仄仄仄。

这是七言律句中三仄尾,上面举的例子是五言律,当然七言律诗中的三仄尾也不少见,如李商隐七律《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曾苦伤春不忍听,平仄平平仄仄仄。

结束语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这首《 葬花吟》是一首古体诗,当然也无所谓什么格律的禁忌了。

即使是近体诗(格律诗),三仄尾也挺常见,也不被认为出律。

@老街味道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