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1-19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我的回答是小鸟——欢迎朋友们进来反驳我吧!人类因为掌握了科学技术谁最了解鸟类,实现了现代化!而小鸟永远过着自己最初的原始生活,不会寻求丝毫的改变。小鸟从蛋壳里来到了这个世界,它们面临的不是上学,一天天有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它们也不参加什么辅导班兴趣班,它们不会步入各大考场,更没有什么竞技比赛之说。小鸟们没有到处打工之奔波。虽然是候鸟到了季节,免不了往返迁徙的辛苦!它们也不会走人情,上下打点,投桃报李。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小鸟谈恋爱不花一分钱谁最了解鸟类!不买玫瑰花,不买生日蛋糕,不买花衣裳,更不会吃请这一套了。也不用买大钻戒,单腿下跪,给亲爱的戴手指上!它们爱到了一起特别简单,不要什么彩礼,没有婚车婚房。就是小偷把盗窃来的珠宝金银首饰,藏到了树上喜鹊窝里,我想鸟儿也会把这些当为废物,一点点给清理出窝。小鸟之爱没有那么多好辛苦!小鸟没有投资破产打水漂的眼泪,没有失败重新再来之难处。小鸟没有上下级之分,不必点头哈腰去巴结谁。小鸟活着不会看任何人的脸色,小鸟也发愁,但小鸟不懂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我们为了追求幸福快乐,活的足够辛苦劳累。遇到了人生迈不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都甚至绝望崩溃!我们在痛苦里寻找快乐,在风风雨雨里前行,祈盼出现阳光彩虹。所有这些人类的追求与奋斗,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小鸟们完全都懵懂……拿着手机说到这儿,有一群鸽子从我身边飞过,灰色的鸽群里竟有几只洁白无瑕的,在小鸟自己的眼睛里能有白灰色高贵之分吗谁最了解鸟类?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我干涩的眼睛仰望一下蓝天谁最了解鸟类,发现云朵之间有一只鸟,竟然好像静止悬于空中。只有翅膀的羽毛在微微地颤动,我呆呆地看了老半天,突然小鸟一下从空中自由落体坠了下来,我的心当时咯噔一下,急忙跑了过去,没想到那只小鸟快临地面之时,来了一个触底反弹,一下又直冲云霄。哇塞!小鸟你好会玩哟!只要没有伸向自由天空的鸟枪,天空没有人为的不安全。人与小鸟谁更幸福快乐?这一票我情愿投给的是小鸟!但不知道你把这一票会投给谁?

说说农村里现在最常见的鸟类是什么?

在我们农村老家那儿,最常见的最普通的鸟儿,就是麻雀了谁最了解鸟类。我们当地人叫家雀儿。

不过,这近些年里,感觉上也是渐渐少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麻雀繁殖率高,生命力强,所以在过去的农村,它们总是成群结队,一片一片的飞来飞去。

其实,农民朋友对麻雀是有恨的。都认为这是害鸟。因为它们祸害庄稼。特别是谷子。

在谷子既将成熟的阶段,要是叫它们瞄上了,人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用不了几天,谷子就会被吃光。

过去人们是用尽心思、想方设法,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听说现在这麻雀也成了保护动物,人们才不敢再捕杀它们了。

其实,这也有道理。

麻雀遭踏庄稼是不差,但也应该看到,它也吃虫子。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成了益鸟。

所以,是应该对其加以保护的。

你见过最珍贵的鸟类有哪些?

“珍贵”这个词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不太容易定义,每个人应该都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我姑且将这个“珍贵”理解为“珍稀”好了。而判断鸟类的珍稀程度又有许多的指标,我就选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的濒危等级来衡量鸟类的“珍稀“程度。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灭绝(EX) ,其次是野外灭绝(EW) ,“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其他顺次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摘自百度百科)

谁最了解鸟类:人与天上飞的小鸟比,谁更幸福和快乐?

既然题主问的是“你见过的”,我年纪尚浅,已灭绝和野外灭绝的鸟类是无从得见了。

首先,我想说我曾经见过的一种曾经非常常见但在去年被IUCN提升为极危物种(CR)的鸟——黄胸鹀。

图片来源:/a/143816956_166809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英文名:Yellow-breasted Bunting),过去数量非常庞大的鹀科鸟类,俗名禾花雀。由于中国民间对其的使用需求,造成大量捕捉,短短十几年间,黄胸鹀由无危物种成为极危物种(Critically Endangered)。听过去的老人说,曾经春天来临稻田里的禾花雀铺天盖地。而现如今,我观鸟多年,也就只见过寥寥数回,并且每次所见的种群数量也很小。

再说另一种我曾经见过的极危鸟种——勺嘴鹬。

图片来源:/11/0810/02/7B2H19SF00014AED.html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英文名:Spoon-billed Sandpiper),一种体型较小的鸻形目鹬科鸟类,因其喙的形状像一把勺子而得名。它的种群受威胁状况与上述提到的黄胸鹀不同,主要不是因为人为捕捉,而是沿海滩涂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的。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层减少影响了勺嘴鹬的繁殖,而它们迁徙途中所必须停歇取食的沿海滩涂也由于工业污染、人为填海造陆等等原因而遭到破坏,使它们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我曾经在广西北海、福建厦门、江苏南通这三个地方有幸见过勺嘴鹬,而不幸的是,这几个地方的沿海滩涂一直呈现着不断缩小、退化或者人为破坏的趋势。现如今,勺嘴鹬已经成为一个明星物种,或者说是旗舰物种,因为它们种群数量的变化,恰恰敏感地体现了沿海滩涂生境的变化,而这正需要人们的密切关注。

最后一种,同样也是极危的鸟种——青头潜鸭。

图片来源:/a1_73_39_01300000167299126959397652862_jpg.html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 baeri,英文名:Baer’s Pochard),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它的威胁因素则介于上述黄胸鹀和勺嘴鹬之间,既有人为的大肆捕猎,也有栖息地的破坏。青头潜鸭对于繁殖和越冬的水体生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得不承认我国内陆的大型水体很大程度上面临着污染和枯竭。加之大肆捕猎青头潜鸭的案件披露,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们的种群数量大大下降,甚至比我国国宝熊猫的数量还要稀少。我在2013年有幸在江西鄱阳湖遇见过一只青头潜鸭,2016年冬天到四川德阳旌湖寻找而不得。

见到“珍稀”鸟类,乍一听似乎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看完我的回答,相信大家就会发现,现实可能还是比想象的残酷一些。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