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小孩攻击行为:小孩有攻击行为怎么办 孩子容易发怒,一发脾气就爱打人,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小孩攻击行为:小孩有攻击行为怎么办 孩子容易发怒,一发脾气就爱打人,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1-25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通常大人都会任性、发怒小孩攻击行为,何况是小孩。小孩作为快速成长的生命个体,发怒可以看作其成长中的一部分。但是题主说自己的小孩不仅“容易发怒”,而且“一发脾气就爱打人”,这就应该重视并加强教育引导了,因为这已经不单单是产生不良的情绪,而且孩子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已经习惯性地做出攻击性的不良行为!这显然不利于孩子和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构建与他人、与外界的合谐关系!

导致孩子发怒的因素很多小孩攻击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家长和周边环境对待他的方式。比如,对于孩子的过分要求,父母如果放任其通过哭闹、发怒,甚至攻击他人的暴力方式加以满足,孩子就会更加倾向利用父母的失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并在不断的满足中滋长容易发怒的坏脾气;或者孩子遭遇某种挑战,却受限于自身的能力,这种因受挫而产生的沮丧,容易转化为需要渲泄的愤怒;等等。

无论孩子何种原因发怒小孩攻击行为,作为父母,要及时体察到孩子这种不良的情绪是强烈而真实的,孩子不仅真实地受到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且先于他人和外界受到其伤害!父母也应该同时认识到,发怒和打人,都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父母有责任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会用更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或实现愿意!

因此小孩攻击行为,建议父母:

1、保持冷静小孩攻击行为。父母愤怒以对只会火上浇油,父母的冷静有助于让孩子的情绪归于平静。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平静的状态下,往往更乐于接纳不如意的自己和他人。

2、表现对孩子的爱。愤怒的情绪和攻击人的行为,本质上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父母的爱有助于淡化孩子自身内心的冲突,减轻孩子跟他人和外界的对立,在认同中重新拾回归属感 和安全感。

3、在与孩子共同寻求和探索表达情绪和满足愿意的更好方式中,不失坚定地展现自己的原则和价值取向。摒弃一味说教甚至责备和打骂,在尽快了解清楚孩子为什么发脾气的同时,通过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合理的需求,并明确告诉孩子发怒和打人的方式既不受欢迎也不被接受,鼓励孩子用不伤害他人的恰当方式满意愿望。

4、冷处理。有的“戏精”孩子会通过试探的方式故意发怒,以此来建立并主导他解决与外部冲突的“规则”,如果在这样的情景中急于满足他的愿望,就会被他实力“坑爹”。这时候,你只需要站稳立场,适当的“冷”眼旁观,他就会心静自然“凉”。

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这种情况的发生,其本质只有一个:孩子缺乏其他表达方式,并对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深信不疑。

简而言之,孩子只懂得用咬人、掐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处理:

第一种:孩子语言系统仍未完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3岁前的孩子身上,他们的情绪非常直接,并且因为口不能言或者是词不达意,所以焦急而发生攻击行为。

对于3岁前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教会他们“物权意识”,而不是去控制他的攻击行为。

因为他们单纯的就认为这东西是他的,感觉被侵犯了所以产生愤怒,而如果他能分清楚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公共的,什么是别人的,那么这种愤怒就不会产生。

第二种:孩子的语言系统已经完善这种情况通常会在3岁以上的孩子身上出现,他们已经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仍使用幼儿时期的表达方式,往往不是因为焦急情绪使然,而是对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深信不疑。

就例如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用沟通的效果并不如打一顿来得直接。

而形成这样的行为,往往离不开家人的纵容和忽视,以及沟通的无效。

纵容,指当在家庭里面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默许孩子的攻击行为,并且一旦孩子攻击家人,家人就会妥协;

忽视,则是指对上面的情况发生时,即便感觉到孩子这样做不对,但仍然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而不加引导,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改变;还包括家人之间可能的互相攻击,让孩子模仿了;

沟通的无效,是指孩子置身于家庭以外的场景时,其尝试沟通并不能与对方达成一致,并且有小朋友展示出了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要做出不同的引导教育,其方式可以有很多,但宗旨是一致的:让原有方式无效,给予新方式并让孩子对新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当孩子做出攻击行为的时候,给孩子表现出严肃、不开心的情绪,让他明白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会伤害他人的。

其次,则是教会他应该如何去和对方沟通,并且立刻模拟实践出效果来。

当然,我们所需要谨记的是孩子只是在表达他的不满,这才是他的真实需求,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否认、忽视甚至压制他的不满。

面对喜欢“咬人”的孩子,除了狮子吼与全武行,还有绝招可用吗?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