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2-21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二战德国雪貂。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很简单二战德国雪貂,因为德国的工业力量不能支撑摩托化,更不可能支持机械化。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大家记不记得电视剧《兄弟连》有个镜头二战德国雪貂。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美国大兵全部乘坐卡车行军,这边德军战俘大部分走路,少数军官乘坐马车二战德国雪貂。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当时德国大兵就高喊:你去和福特公司打招呼吧二战德国雪貂!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确实,德国陆军的摩托化、机械化程度其实不高,无法和美军相比。

1939年的德军,拥有的机械化运输工具如下:

11万5140辆卡车(后备军另有9169辆)

63860辆乘用汽车(后备军另有9690辆)

56559辆摩托车(后备军另有7068辆)

38209辆挎斗摩托车(后备军另有3591辆)

总计273768辆机动车辆(后备军29518辆)

可以看到,德军的卡车只有11万辆。对于300万德军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用的。

因卡车不足,德军只能使用马匹来运输物资和兵员。

当时德军中共有51万4305匹军马,数量还是很大的。

当时德军的精锐部队,1个师装备615辆卡车,394辆乘用车,527辆摩托车,总计1536辆。

而美军步兵师,则有高达4000多辆机动运输车辆。

双方差距非常大。

所以,即便是德军精锐步兵师,也必须大量使用马匹,仅仅马车就有1000多辆,不然无法完成运输。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德国汽车生产能力不足。

1940年, 德国生产了30万辆汽车,虽然超过苏联的14.54万辆一倍,但相比美国的447.1万辆就不值得一提。

甚至德国的敌人英国,也可以达到年产量40万辆的水平。

以德国的汽车生产能力,是不可能实现部队大面积摩托化的。

相反,美国不但可以从容实现步兵师的摩托化,还有余力大量援助给盟友。

二战期间,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汽车高达40万9500辆,是苏联战时总产量的1.5倍;提供的摩托车是苏联总产量的1.2倍。

二战时候德军总背着一个大铁罐,是什么东西?

在二战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中,大家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德军士兵除了携带手榴弹、刺刀、水壶等带兵装备外,还有一个圆形的铁桶。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很多人对这个圆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猜想它要么就是德军的饭桶,要么是什么秘密武器。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不过大家都没有猜对,它不是饭盒也不是什么秘密武器,而是一种防御性的装备——防毒罐。这个防毒罐是二战时德军步兵的标配、人手一个,寸步不离,里面装的主要是防毒面具。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这个铁罐分为四个部分,罐体、罐盖、闭锁机构和背带,罐体是薄铁板冲压成型,罐子四周竖有条状的凸,起主要是能够提高铁罐的强度。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罐子直径12厘米左右,罐体高度有两种规格,一种便携式的只有24厘米左右,一种加长式的长度达到27厘米。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说它是罐子有点抬举了它,说它是小铁桶更为合适;因为它只是比德军的M24手榴弹稍微胖了一点,体长只有手榴弹的三分之二。

二战德国雪貂:二战期间,装备精良的德国,为何还缺少不了“骡马”的使用?

每个小筒子里面装有一具防毒面具,早期的防毒面具叫M30式,材料是布质的;后期改进型的叫M38式,材质是橡胶。

除此之外,里面还装了一个备用过滤罐和一副备用镜片。

防毒面具由过滤器和呼吸器两部分构成,过滤器主要就是一个滤毒罐,是阻挡毒气的屏障,负责对吸入的毒气进行过滤,毒气经罐内多孔物质吸附之后有害成分不会进入人体,失去毒效,呼吸器则是直接佩戴在士兵的面部,与过滤器连接。

早期的罐筒体被涂装成深黄绿色,但是跟德军士兵服装有差异;为了增加它的隐蔽性,后期被改成了灰绿色,和德国国防军野战制服颜色接近。

二战时期,德国国内的老百姓也配有防毒筒子,体积跟军用的相近,不过罐体被喷涂成黑色,以示两者的区别。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德军士兵随身携带的筒子,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

但是大家心里肯定还有一个疑问,苏德战争中好像没有看到苏军士兵身上带这玩意,德军为什么如此注重防毒设施?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使用了化学武器,知道它有多么可怕。

1915年的4月22日比利时法兰德斯战场上,德军对法军首次大规模使用主要成分为氯气的化学武器,毒气释放后,法军纷纷倒地,5分钟内有1200名法军丧命,法国陆军第73步兵团战壕里尸体堆积如山,这次就是一战时叫人毛骨悚然的伊普尔毒战。

吃了苦头后的法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英法也开始制造化学武器,对德军以牙还牙。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整个一战中,双方总共进行了146次毒气攻击,使用了15万吨毒气。至少有85000人死于化学武器袭击,因为化武攻击而受伤的人更是达到了百万以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战时作为德国上等兵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也受到化武的毒害,差点双目失明,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德国军方对化学武器心有余悸,早在1935年通过的《兵役法》中,德军帝国军事部就作出规定,要求对所有的新兵,进行防止化学武器侵害的训练,并不定期举行防止化武袭击的军事演习。

希特勒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对毒气危害更是记忆犹新,非常重视德军士兵的化学武器防护,下令大量生产防毒设备,为每个德军步兵配备一个防毒面具。

由于战场环境恶劣,防毒面具不好携带保存,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防毒面具破损;所以在德国军方建议下,有关部门专门为其设计了一个防火、防潮的铁罐来保存这些防毒设备。

于是,参加二战的德国步兵,都背上了一个防毒面具罐,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

事实上,欧洲各国对一战时使用毒气造成的危害非常恐惧,在二战中各国都没有再使用毒气,不过德军士兵不敢懈怠,仍按照要求,规规矩矩把配发的防毒面具背在身上。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