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2-07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我的答案:两者相比之下如何让鹦鹉鱼繁殖,玛丽鱼更容易繁殖,不过繁殖成功率却是迷你鹦鹉鱼更高!我们先来看看玛丽鱼,这是杂食性的卵胎生鱼,属于皮实好养型的观赏鱼。玛丽鱼配对繁殖要求不高,同种,达到性成熟的雌雄玛丽鱼就会追尾受孕,没有配对的说法。成年玛丽鱼几乎每个月就能生产一次,每次大约生产约20~50条鱼苗,注意,卵胎生鱼直接生产出小鱼苗,是几分钟后就可以起飞的小鱼。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我们再来看迷你鹦鹉鱼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这是我们人工培育的短鲷鱼,杂食性,杂食性卵生鱼,也属于皮实好养的观赏鱼。迷你鹦鹉鱼在配对上有要求,不是随便一雌一雄就能配对的。成年一对迷你鹦鹉鱼一个月可以产卵并孵化2次,甚至繁殖3窝小鱼也可以,每次产卵最少也上百粒,新手养,孵化成功率再不济也能保证50条小鱼苗起飞。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从数据上看,迷你鹦鹉鱼繁殖更快,产卵更多。可是我为什么说:每个月繁殖两次的迷你鹦鹉鱼怎么没有每月繁殖一次的玛丽鱼容易繁殖呢如何让鹦鹉鱼繁殖?你问的是容易繁殖,那么从难易度上来看,玛丽鱼从养到繁殖的难度更低。玛丽鱼在20摄氏度的水温下就能良好适应生活并繁殖,而且不挑配偶,卵胎生的小鱼出生就会起飞,成活率相对较高。反观迷你鹦鹉鱼,水温要求在25摄氏度才能适应生活繁殖,配对上也需要一对鱼“你情我愿”的自由恋爱,有个培养感情的配对过程,虽说产卵数多,孵化率和小鱼苗的起飞量也多,但是繁殖期还需要隔离、加强溶氧量、免受惊吓等等措施到位才能保障小鱼苗的孵化率和起飞量,一个不注意可能就全卵被吞。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综上所述:虽然迷你鹦鹉鱼繁殖更快如何让鹦鹉鱼繁殖,产卵更多,但是玛丽鱼的饲养和繁殖条件或是说成本,极低,能大大提高小鱼苗的成活率,也就是相对来说更容易繁殖。实践出答案:如果你是新手,那么立马就能对比出来,如果你是养鱼高手,那么经验老道的你可能养迷你鹦鹉鱼的成活率更高,不过你花费的精力和金钱相对也更多,这也能证明我说的:玛丽鱼更容易繁殖!

以上就是我的粗浅认知,希望能帮到大家如何让鹦鹉鱼繁殖!纯手打,同意的就点个赞。原创回答,欢迎留言交流讨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养鱼虾的知识!

迷你鹦鹉鱼繁殖后怎么看护?

在迷你鹦鹉产卵后,“夫妻二人”一般都会守在卵的旁边,如果有别的鱼靠近,鹦鹉鱼就会把它们赶走。孵化出小鱼以后它们的父母也会寸步不离的守护它们。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迷你鹦鹉鱼成年后会自己配对,然后还会自己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当做产卵的地方,然后雌鱼准备产卵繁殖。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其他的鱼进入了雌鱼的产卵区域,会遭到暴力驱赶。公鱼会占领一个繁殖罐,母鱼进去后几天内就会产卵,产卵后亲鱼还会带小鱼。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公鱼的领地观念很强,其他的鱼一旦靠近就会遭到公鱼的驱赶。公鱼在占领繁殖罐之前会特意的清扫一下周围的环境,它会用尾巴来回摇摆来清理脏东西,引诱母鱼来产卵。产卵结束后,公鱼母鱼会轮流照顾鱼卵,保护鱼卵不被其他的鱼吃掉,然后还会不停地摇尾巴让水流缓慢的流过每一颗受精卵。

如何让鹦鹉鱼繁殖:迷你鹦鹉鱼和玛丽鱼哪个容易繁殖?

4-7天后会孵出小鱼。在小鱼起飞之前如果不小心滚出繁殖罐也会被叼会罐内。小鱼起飞后大鱼会带着小鱼出来觅食,晚上在把小鱼叼会罐中。起飞后7天就不回罐了,小鱼会在大鱼的看护下吃食,大鱼还会嚼碎了给小鱼吃。

当我们的迷你鹦鹉有产卵的迹象,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1.繁殖孵化的最佳温度是26-28℃

2.要有卵的附着物,比如繁殖罐,紫砂躲避罐之类的

3.开口食最好是孵化的丰年虾,尽量不要用蛋黄或者粉末装的饲料,以免坏水

4.避免惊吓。受惊吓后大鱼可能出现吃卵的现象

5.尽量不要大换水,及时清理粪便食物残渣就可以。

以上皆为个人经验所谈,欢迎指正。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