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13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番茄溃疡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植株死棵,带有溃疡病标志的"雀眼"降低商品价值卖不出去,是番茄种植过程中比较难防而又难以根治的毁灭性病害,一旦植株染病对番茄种植的损失较重鸟眼辣椒。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一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在田间的诊断与识别。番茄溃疡病是最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它的病情是随着维管束的变化程度在植株上呈现不同的表现。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从感病部位上来说茎,叶,果都可以感病,但都是围绕维管束这一病变中心呈现出来的鸟眼辣椒。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但维管初期感病(不严重)时,叶片在植株上表现与青枯病症状相似,从植株顶端叶片向下逐渐萎蔫,但是枯萎很慢,早晚没有恢复正常的表现鸟眼辣椒。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随着病情侵染加剧,番茄叶片和叶脉出现小白点时,此时植株茎部开始出现异常鸟眼辣椒:茎部出现肿胀,有瘤状物由下向上茎部扩展。剥视茎维管束查看,维管束变褐色。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当病菌沿维管束向上至植株顶端时,植株常常出现"半边疯",一侧或部分植株(局部)出现小叶调萎,其余叶序正常。这个时候再看植株茎髓部,病斑空洞病部下陷髓部呈干粉状。当然维管束病部达到顶端时,植株也已进入"膏肓"无可救药,不久枯死。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番茄溃疡病在果实上的表现主是是出现"鸟眼斑",病果停止生长或者皱缩,出现畸形。

鸟眼辣椒:番茄溃疡病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治?

二,番茄溃疡病与青枯病在田间症状的区别。番茄溃疡病在田间发病时与番茄青枯病在田间的发病病状有几分有似,有时特别是初期很不好鉴别。但是只要认真把握田间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蜘丝马迹“,都可以找出其中破绽。

番茄溃疡病与青枯病在田间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一),发病速度:青枯病发病快而溃疡病发病平缓。青枯病从发病出现症状,最多7~8天植株就出现死亡。而溃疡病从发病初始,其病害的蔓延程度受维管束的病变影响。维管束病变快其发病就快,维管束病变慢其发病速度就慢。

(二),发病程度:青枯病基本上是整株枯死,而且在初期发病时中午表现症状早晚还能恢复正常生长。而溃疡病发病较慢,虽然也有萎蔫症状但没有恢复的表现,而且随着茎髓的发病程度,可出现局部植株萎蔫。不仅叶表现出病状,而且茎,果都有较明显病状。如番茄果实上"鸟眼斑"在青枯病上没有。番茄茎髓病变后,髓部中空呈干腐状。而青枯病则茎髓病变后,不中空且有白色菌脓,在茎中下部长不定根或不定芽,这一特征番茄溃疡病没有。

(三),发病结果:青枯病整株枯死,而且保持绿色。溃疡病整株或者局部枯死。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下部叶片纵卷变黄枯死。

三,番茄溃疡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种子带有细菌。随着种子流转进入田间影响生产。病原细菌进入田间后,在合适的温度(至少气温在25℃以上)和适宜的雨量(降水量达到1200毫升以上,特别是大暴雨)条件下,经流水通过植株伤口(如整枝打杈伤口,劳作伤口)和茎,花柄等植株幼嫩部位侵入植株体内,在植株维管束内增殖后分布于植株各部位致番茄发病。

四,番茄溃疡病田间绿色防控措施:(一),严格种子处理。对即将播种的番茄种子要进行病原菌处理。可以用55℃左右的温水进行浸种半个小时,然后再用1.5%次氯酸钠(又叫强氯精)浸泡20~40分钟,取出种子晾干催芽。(二),建议轮作。轮作目的是减少病原菌,降低田间发病率。通过生产实践也证明这也是有效抑制和减少番茄溃疡病蔓延及传播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三),减少田间机械损伤。细菌传播入侵植株最快的途经就是借助流水,通过植株伤口进入植株体内。因此减少对植株的机械性损伤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番茄溃疡病发生的。

建议在给番茄植株整枝打杈时,不要在有露水未干的条件下给植株整株打杈,也不要在阴雨天(露地栽培)给番茄植株打顶抹扠。尽量减少植株伤口,防止病菌侵入。田间出现中心病株,立即去除。

(四),坐药定棵。在番茄移栽定植时,先用5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灌穴后再定植。也可以50%氯溴异氰脲酸钠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穴后定植。

(五),必要时依靠化学药剂进行防控。可以在溃疡病的发病初期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800倍液,或者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50%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00~l200倍液,或者20%喹菌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20%噻菌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灌根或者喷雾处理,对番茄溃疡病防控效果不错。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