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20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首先,我们得先找到孩子咬人的原因小孩攻击行为。

一般情况下孩子咬人有以下几种原因小孩攻击行为:

1、 孩子处在一岁半以前的出牙期,出牙带来的牙龈痒让他很不舒服,一旦有外界刺激就会用咬人来释放压力同时缓解出牙龈不适小孩攻击行为。这段时间除了咬人很可能还喜欢咬其他的东西,比如勺子、玩具、公仔等。

2、孩子在2岁左右语言发育尚未完全小孩攻击行为,表达意愿很强,但是表达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情急的事情就容易用手或者嘴巴来表达。

3、孩子已经3岁以上能够自如的表达,但遇到紧急情况还是习惯性通过肢体来表达小孩攻击行为。

4、父母有过以暴制暴的言传身教。

5、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环境特别敏感,容易表现出激烈的反应。

题主可以思考一下孩子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再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案。

一般前两种原因导致的不需要强烈的干涉。

1、针对出牙期,可以多提供磨牙的玩具或者多拥抱去缓解。

2、针对语言发育未完全的原因,就需要有耐心去引导。

孩子需要一个东西的时候不要立马给,可以稍等几秒引导他说出来要的具体词语。

可以多尝试共情,用语言猜测孩子的心里,观察孩子的反应。

比如,孩子抢玩具咬人的时候可以猜测他咬人的原因。比如“你是不是担心小朋友把你的玩家拿走,所以咬人呢?”

然后等着孩子的反应,孩子一般会沉默或者冷漠。觉得自己猜对了就进一步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你的,你有权处理自己的玩具。别人不会拿走。他想要玩你不愿意借的话可以用嘴巴告诉他不可以拿。或者来找妈妈和阿姨处理。”

这是在示范给孩子,正确的解决争端的方式是语言和沟通。

3、针对3岁以上习惯性肢体表达的,那就要在孩子每一次咬人抓人的时候及时制止了。

在孩子咬人的时候可以立马抱住孩子,等孩子冷静再用语言沟通。或者道歉后把孩子带到安静偏僻的地方告诉孩子的错误行为,让孩子有至少十分钟以上的反思时间。

4、最好不要看到孩子咬人觉得双方家长有压力就不分情况直接责骂甚至打孩子。以暴制暴会起到反作用。长期的以暴制暴会让孩子可能在父母面前不再有不好的行为,一旦脱离父母的视线问题就更严重。孩子需要引导和时间。

5、针对缺乏安全感的敏感型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爱和共情。

多陪伴孩子,多拥抱孩子,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聊天的时候让孩子表达,尽量避免说教。建立起好的亲子关系后很多行为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不知道有没有切中题主的问题。或许,您家的情况不是以上几种。我想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孩子总喜欢咬人打人怎么办,应该怎么教育他?

孩子为什么爱咬人,爱打人?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其实,孩子咬人、打人都是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家长要先了解清楚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知道怎么做。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一、探索世界的方式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对于两岁左右的宝宝来说,口和手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你觉得他们是在咬人、打人,但他们却意识不到自身行为出了错。

小孩攻击行为:如何改变孩子之间发生争抢东西就咬人或是掐人的行为?

宝宝在学说话时,很喜欢把能抓到的器材放到口中,固然也包括其他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

二、缺少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两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于是他选择咬人或打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三、自卫的本能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可能是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和玩具,或者有人先打了他,再或者是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

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凌,他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四、自我意识的建立

孩子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于是动手“排除”我不喜欢的东西,就成了“打”。

五、希望获得关注

在孩子做好事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时,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来引起注意。

六、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些孩子会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他曾经这样做,家长满足了他,他就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地做。

有些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正确地表达“要”,于是就打人。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要说“不”,但要好好说

当孩子举动可能发生伤害时,应该直接明了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咬人或打人会让别人受伤。

宝妈要注意态度,不可以孩子一犯错就吼,可能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了,就稀里糊涂地挨了骂。

二、帮助孩子发泄不满

家长一定要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冷漠对待,你的无视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具攻击性。

在孩子焦躁想袭击他人时,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意处置,还可以教他用力跺脚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或告诉孩子要是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旁寻求帮助。

三、别让孩子从攻击中得到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利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心理特性。

然而一旦他从这类举动中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那他就可能把袭击别人和获得好处联络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袭击的动作和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四、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家庭成员间相互争吵甚至打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人们解决纷争一定要避开孩子。

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家长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

五、多称颂孩子的好举动

当宝宝没有通过攻击行为来解决问题时,宝妈应当多多激励他的这些举动,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