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25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久病成医”的说法由来已久社区医生用药常识,作为成语流传至今自然有流传至今的道理。很多人经常通过在网上学习或者和病友交流就自行判断医生的用药及治疗。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对于个人对疾病的认识会有帮助。但如果仅此来判断医生的用药是否正确有些片面。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某种疾病的时候,自我对照,怀疑自己也可能得病了,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甚至自行用药,当然是没有结果,最后去请教老师帮忙社区医生用药常识。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结果是:每个人得的病都不是千篇一律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也不会照着书原封不动得病。有些疾病是两种以上甚至多个疾病混合。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心理问题、个体差异、遗传因素、是否用药、药物反应、周围环境等等不同,导致疾病诊断可能完全不同、用药、治疗方案均有差别。

这句话社区医生用药常识、这件事我至今难忘。

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行社区医生用药常识。如果说所有人靠自学医疗知识,就自行判断,就能代替医生十几乃至几十年的学习及经验的积累,那医学是不是过于简单了,医学分那么多的学科是否是浪费时间啊!!!

当然,有些情况下可以适度自我判断。比如: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这部分病人多是患病已久,长时间服药已经让他们对药品和自身情况非常熟悉,些许的变化都会让病人有深刻感受,而这些变化如果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那么对调整用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长期的生活经验已经让我们对此类病症有了非常多的应对经验,临时自我寻求一些解决办法是最常见的对策,有时可行,但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可能延误病情,比如常见的发烧,能引起发烧的原因不下十几种,有时用药不当可能延误病情。

另外,一些急性损伤,在到医院之前的掌握自我急救对于患者减轻痛苦,避免加重损伤很有必要。比如:急性闭合性损伤PRICE处理原则、心肺复苏等等非常必要。

病人自学医疗常识对于疾病自我认识有一定帮助。

患者自学并与医生共同交流、客观分析,会让医生对病人有更充分的了解,病人充分理解疾病治疗及愈后,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但患者靠自学盲目判断医生用药未必都是正确的,要不同情况慎重对待。

最新用药“黑名单”出炉,家庭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随着合理用药科普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儿童用药也越来越重视,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频出重手,接连修改、禁用了一大批药品及使用说明,很多药品都与宝宝息息相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仍然有一些儿童用药误区,这里仅以儿童发热为例,提醒家长存在的常见误区如下:

社区医生用药常识:病人依靠自学来判断医生的用药,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误区一:小孩一发烧就立即去医院,要尽快退烧,防止烧坏脑子。

常见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着急给孩子喂药,害怕发烧会烧坏脑子。

危害:高估了发烧的危害,并不存在高热烧坏脑子的说法,对发烧的过度恐慌容易导致过度治疗。

纠正:并非所有发烧都是需要立即治疗的,有时感冒低热并不一定需要立即退热,发热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当体温38.4度以下时,并不推荐用退烧药。

误区二:小孩发烧往往是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导致不少家长畏惧抗生素,拒绝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疾病。

危害:由于过度害怕抗生素副作用,导致细菌感染性疾病时,贻误了治疗时机。

纠正:小孩发烧时,如果高热或39度以上持续1天以上,经过使用退烧药还是高热反复发作,需要做血常规,结合血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判断是否细菌感染,如果怀疑是细菌感染,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否则会导致感染扩散。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