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13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貌似这个问题只有我能回答了吧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哈哈哈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这个不会飞的巨型鹦鹉刚今年刚刚命名的,学名大力神鹦鹉(Heracles)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大力神鹦鹉到底有多大呢?根据已经发现的化石估计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大力神鹦鹉体重可达7公斤,站立的高度达到1米,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鹦鹉。看看下面与人类对比的图片就知道它的大小啦。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图注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大力神鹦鹉(右)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大力神鹦鹉生活在距今1900万至1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那个时候新西兰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很多,属于亚热带气候。再加上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屿,缺乏哺乳动物,所以大力神鹦鹉在新西兰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图注:大力神鹦鹉生活时新西兰的样子,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大力神鹦鹉的体型很大,已经失去了飞行的能力,成为完全陆生的鸟类,它们的双腿强健有力,能够在地面上快速奔跑。

尽管大力神鹦鹉体型巨大,但是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是纯粹的食肉动物,古生物学家倒是更偏向于它们是杂食性动物,或者是纯碎的植食性动物,所以大力神鹦鹉并没有能力统治新西兰的热带雨林,它们只不过是当时的大型动物罢了。

图注:今天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偶尔会吃肉,图片来自网络

大力神鹦鹉在其生存环境中缺乏天敌,但是却消失了。由于发现的化石和材料有限,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力神鹦鹉的灭绝,不过可以推测或许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环境的变化,造成了食物的减少,或许还有天敌的出现(大型鹰类),最终使得大力神鹦鹉消失了。

从越来越多的化石看,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的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演化出了许多大型鸟类,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一点点复原了巨鸟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觉得地球上是否有可能存在过超过100米长的动物?

目前确切的有记录的世界上最长动物是纽形动物门的一种鞋带蠕虫——巨纵沟纽虫(Lineus longissimus),1864年有一个标本被冲上苏格兰的海岸,测量长度是55米,几乎是最长蓝鲸(33米)的两倍。鞋带蠕虫又细又长,直径只有5-10毫米,如果把55米长的巨纵沟纽虫紧紧地折叠在一起,仅仅只有一个足球那么大。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鞋带蠕虫是生活在海底的一种生物,用喙捕捉猎物,通常附着在岩石、海草、藤壶或贻贝床上,或埋在沙子或砂砾底物中。属于食肉动物,它们可以包裹在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周围,比如甲壳类动物或环节动物,然后用喙上的针反复刺向猎物,直到猎物死亡。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一些狮鬃水母以拥有超长触须而闻名,狮鬃水母生活在北极、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冷水中,有一个红金色的钟状头部和一簇又长又窄、半透明的触须。1870年发现一头37米长的巨型狮鬃水母被冲上海岸,比最大的蓝鲸长。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由于大多数软体动物从不石化,过去已经灭绝的其他软体动物相当于永远的消失了,因此还是有可能存在超过100米的动物的。

阿根廷巨鸟还存活么: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对于脊椎动物,目前发现的最长的是一种恐龙Amphicoelias fragillimus,属于双腔龙,但它的长度只是推测,因为没有发现完整骨骼的存在。大型恐龙由于无法及时被掩埋,也无法免受食腐动物和环境侵蚀的影响,几乎从来不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1878年首次描述了Amphicoelias高达2.4米的椎骨,不幸的是,其化石由于缺乏保存技术而碎裂或丢失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因此,为了准确地重建Amphicoelias化石,必须将原始化石的描述与更完整的同类属进行比较,蜥脚类梁龙被认为是最接近Amphicoelias的物种,以梁龙为主体,将其骨骼放大,得到了惊人结果——Amphicoelias的长度估计可以达到60米长,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而且是地球上已知的最长的脊椎动物,是目前最大恐龙阿根廷龙的两倍长。

数千万年前所有动物都是放大版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指在石炭纪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升高而出现的一些巨型昆虫。但是石炭纪体型大的只有昆虫,因为昆虫的呼吸方式是特殊的,依靠氧气的自由扩散,其体型会因为氧气含量高而增大,但目前也只是发现有几种体型较大的昆虫而言,而且并没有太离谱。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