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12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德国西线日耳曼。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很简单德国西线日耳曼,这是因为英美法对于战俘大体按照日内瓦公约。

二战后统计,英国的战俘营,德军死亡率竟然低于英国本土轰炸中的市民德国西线日耳曼。

可以说德国西线日耳曼,德军在英国战俘营比在外面还要安全。

而法国人俘虏了德军德国西线日耳曼,一般也是妥善对待,尤其对于德军军官颇为优待,死亡的德军很少。

美国人也是一样。

网上一些人为了反美,胡乱引用 胡编乱造的所谓莱茵大营的网文,说什么德军战俘被美军弄死了一百万。

这种稍微有智商的人也不会相信,只是一个加拿大作家小说中的胡说八道。

其实在莱茵大营的几百万德国战俘,死亡不超过5000人,都是因为传染病。

其实在西线作战时,德军一般也不杀美军战俘,党卫军杀了几十人战后就被当做战犯判处死刑。如果德军杀得美军战俘很多,就不可能这么夸张了。

相反,苏军对于德国战俘毫不留情。

二战期间,官方数据显示,苏联共接收了238.8万德国战俘以及109.7万欧洲其他国家的战俘。其中有超过100万战俘在监禁期间死亡。其中1943年被俘的德军战俘死亡率高达60%。

显然,向苏军投降太危险了,活命的可能性不大。

相比起来,德军当然希望向英美法投降。

自然,另外还有生活问题。在英美法的战俘营,德军最低程度不会饿肚子,会有基本的配给。

而当时苏军自己都陷入饥荒中,后方很多老百姓饥肠辘辘,濒于饿死,哪里有食物提供给德军战俘。

苏德战争前德军为何轻视苏军?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至始至终都没有轻视过苏联的战争潜力。纳粹德国决策层,始终都对苏联的战争潜力,感到恐惧。因此,在苏德交恶以前,德国主动向苏联示好,还派出大量军官前往苏联留学。苏德还签定了一些极具价值的双边协定!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纳粹德国之所以主动偷袭苏联,就是因为纳粹德国十分害怕苏联,而且纳粹德国还认为苏联迟早会对德国下手。因此,纳粹德国才决定倾尽全力偷袭苏联,力争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一举摧毁苏联巨大的战争潜力。

通常与战争潜力巨大的对手,进入战争胶着状态时,劳师远征的一方,一定是输家。因此,当德军在列宁格勒丶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与苏军处于战争胶着状态时,德军就败局已定了,德国也就败局已定了。聪明的美国人,就立马参战了!

希特勒为什么没有占领英国就攻打苏联?

二战初期,德国陆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气势汹汹地向法国发动了入侵。面对强大的德国陆军,英法联军节节败退,最终他们策划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撤离了近34万人,为后期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此后,德国顺利占领法国,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未沦陷。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事实上,德国是有机会在敦刻尔克全歼英法联军的,但希特勒却在德国装甲部队距离敦刻尔克仅仅10英里处,下达了停火的命令。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德国西线日耳曼:二战德军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向美国投降不喜欢向苏联投降?

(敦刻尔克大撤退示意图)

为什么要停火?如果只从政治上来考虑,希特勒的停火命令实际上是向丘吉尔抛出的橄榄枝,他不希望英德两国之间出现一条无法修补的鸿沟。毕竟美国在海外的殖民扩张与苏联实力的日益强大,都严重威胁到了英德两国的利益。英德还不如联手干一番大事,以求共同谋取更多利益。

就算联盟不成,最起码也要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双方保持中立,防止英国背后捅刀。

希特勒之所以想要讨好英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和欧洲大陆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假如德国选择强攻英国,哪怕最后胜利了,恐怕也会元气大伤,这是非常不划算的。

不过,希特勒的善意被丘吉尔直接无视了。丘吉尔公开表态,将与法西斯侵略者斗争到底。

丘吉尔不识抬举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德国人。德国军方火速制定了攻占英国的“海狮计划”,并向英国发起了进攻。

不过,英德双方的交火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国就突然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转而向苏联发起了进攻。

(丘吉尔画像)

为什么德国在没有占领英国的情况下,就去攻打苏联呢?难道他们还没有吸取到一战中,因两线作战而失败的惨痛教训吗?实际上,德国此举,完全是被迫无奈。德军对英作战,完全是一场费时费力又不讨好的战争。

德国陆军算得上是当时最强的陆地部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海军和空军方面也是天下无敌。

由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德国在海战中,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在陆军过不去,海军打不赢的情况下,德国只能选择向英国发起空战。

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对自己的部队非常有信心。他认为,想要顺利地让陆军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占领制空权,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1940年8月开始,德国向英国发起了大规模空袭,平均每天出动的飞机都在1000架以上,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损失惨重。不仅优秀飞行员大量战死,而且地勤人员也因过劳而大量晕倒。最致命的是,英国空军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英国空军的指挥通信也到了崩溃边缘。而德军虽然在两周内损失了400多架飞机,但依然有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戈林旧照)

假如德国继续保持攻势,英国皇家空军肯定会溃败,但事情却在8月24日出现了转机。那一天,12架迷航的德国轰炸机飞临伦敦,并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

虽然首都被炸,但丘吉尔却看到了希望。他立马命令81架轰炸机,在28日和31日两次轰炸柏林。此举让希特勒震怒,他立马开会,并策划了从9月7日开始,为期一周的伦敦轰炸。

这前前后后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却让濒死的英国皇家空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息时间。9月15日,恢复过来的英国空军出击迎战德军,并大败敌人。

希特勒此时终于意识到,想要占领英国太难了。对英作战,不仅好不容易抢夺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损耗,而且东边的苏联也在“大清洗”行动中慢慢恢复。换个角度来说,英国是个岛国,就算占领了,又能获得多少战争资源呢?

因此,德国暂时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他们必须趁着苏联大病未愈,尽快发动战争,哪怕英国人在背后捅刀子,也只能忍着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