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孩子性子太急了,怎么办?

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孩子性子太急了,怎么办?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4-14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谢谢邀请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

这个问题要拆开来看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

首先,他是小朋友,这三个字意味着可理解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可教导、可引导、可塑性等等,我们不要想当然的把小朋友的性子急和大人的性子急等同归类,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另一个世界,切记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其次,性子急,一般意义上来讲,就是自己想要得到还尚未得到而产生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外部事物的一种刺激而引起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所以,大人做事的时候,不要急躁,以免误导孩子,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言传身教,不要因为大人性子急,做事急,就影响到孩子。

言传身教很重要孩子性格脾气不好怎么办!!!

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不懂事脾气不好,也不善于沟通,作为家长怎么去改变他?

我的回答可能会令您不满意,但请您耐心先看一看。看了不喜欢或者不认同,您骂几句也行。我的态度是真诚的,您接受与否,我不强求。

从这个简短提问中,我看到了家长对孩子的三个不满:不懂事,脾气不好,不善于沟通。也看到了家长的一个期望:改变孩子。

说实话,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其实对这样的家长蛮失望的。因为一般这样的家长都不太会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首先做家长的应该反思自己,我做了什么,导致孩子成为现在这样?或者,我没有做什么,导致孩子成为现在这样?

由于提问中没有说明孩子的年龄,那么,首先我们来分析和探讨一下,不同年龄的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些什么样的状况。

第一,孩子3岁以下。3岁以下的孩子,还处于模仿阶段,一切都是本能,对人对事没有恶意,所以,所谓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想让孩子懂事,有礼貌,能够和大人沟通,家长首先要做到为人平和,情绪稳定,不打骂孩子,对孩子有耐心,多沟通。在沟通上,孩子此阶段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不要强求孩子的表达。如果想增强孩子以后的沟通能力,建议此阶段可以从引导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开始,什么叫伤心,难过,什么叫嫉妒,悲伤,不安,等等。在此阶段,家长对孩子给予的耐心和爱的表达,再多都不嫌多。

第二,孩子3岁以上,10岁以下。此阶段的孩子差不多经历了两次叛逆期(两三岁和八九岁),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感和逻辑体系。在此过程中,孩子通过不断对外界进行试探,和不断接收外界的反馈,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模式。

换言之,孩子不懂事,脾气大,不善于沟通,这三个问题集于一身,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不快乐易发怒的内向小孩,而这一切,就是在家庭教育环境中逐步被培养和训练出来的。那么我很想问问家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究竟是得到了多少令他有挫败感和不快乐的经验,才让他变成这样的呢?

在此我仅提出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一直受到家人的过度关注和溺爱。请注意,是过度关注。孩子需要自由成长空间,先是模仿,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被过度关注和溺爱的孩子,经常被包办,被剥夺尝试的机会,这样的孩子,非常不容易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家长一看到小孩子不开心,就主动询问:"你怎么了?要不要去公园玩?要不要买个玩具?要不要⋯⋯"家长替孩子思考了一切,但这一切可能都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就会愈加烦躁,发脾气。孩子在内心会有挫败感,因为他没有得到自己思考的机会,反而家长的种种建议,让他感到更加迷茫,从而对自己对家长都不满意,表现出来就是,这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而且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样,家长老是替他思考,替他揣测,他的思路被搅得一团糟,没有清晰的想法,又如何清晰地表达呢?所以家长看到的表象又是,这孩子不善于表达和沟通。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待孩子没有耐心。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是喜欢和大人互动的,但如果他说什么,大人不爱听,也不善于倾听,也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绪,也很少接纳和安慰孩子,甚至对孩子经常斥责,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想跟大人说话和沟通。比如孩子说,爸爸,周末我们去游乐园吧?爸爸回答的是,你作业写完了吗?你上次考试这么差还老想着玩!你观察一下孩子是什么反应呢?他明显就是被打击了,悻悻然甚至是恼怒地走开。类似的情况如果每天都发生,孩子得到的都是负面的回应,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天天得到的都是垃圾的孩子,他不是变成垃圾桶是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体来说还在塑形期。也就是说,如果家长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习惯,那么,孩子被纠正回来,是比较容易和来得及的。

第一种情况,家长不要包办,不要太操心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尝试,自己锻炼,自己思考的机会,让孩子多做一些,多承担一些,多一些自己做主的机会。

第二种情况,父母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太挑剔,不要设定不合理的标准和要求,把孩子当成孩子,允许他犯错,少批评,多鼓励。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一定要诚诚恳恳地愿意听孩子说话。所有的孩子,都是先得到"被倾听"的满足,才会乐于表达的。善于表达,也善于倾听的孩子,自然就是善于沟通的人。家长的耐心倾听会带给孩子很大的鼓舞,但这个倾听,最重要的是表示理解和接纳,而不要给予评判。想一想,你和最要好的朋友聊天,你是否乐于见到,每次你的好朋友都以居高临下的人生导师的姿态来对待你?偶有一次两次还能接受吧?如果经常如此呢?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对孩子来说也一样。

最后,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至青春期,也就是10到18岁了。那么恭喜家长,孩子终于成功地被您培养成了离您远去的人。他今天的样子是您用过去的所有时光把他打造出来的,所以,您也别责怪孩子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相信您懂吧?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到了脱离父母的最后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一向乖巧懂事的都会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而变得与以往不同,因为他们要证明自己的独立,要争取自己的独立权力,他们第一要脱离的,就是对父母的依赖和被父母的掌控。这不是他们有意识的,而是天生的,就像婴儿生下来就会寻找妈妈的乳房去吮吸乳汁一样,是人力不可控的。所以,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放手。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觉得孩子的种种行为都令自己不满,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的正常行为,但在父母眼里被放大了,变成了错误行为。

比如说孩子不善于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跟父母长辈不善于沟通,他们也不乐意跟家长沟通,但是这个阶段对他们来说,朋友是第一位的,只要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跟朋友相处和睦亲密,那这个问题就只是家长眼中的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

再比如说孩子不懂事,可能家长的期许是孩子应该懂得社会上的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所以家长也不必过虑。

再比如说孩子脾气大,可能孩子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就是到了青春期变得对父母特别的不耐烦,言语行为上容易烦躁甚至暴躁,那么家长是否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激素和荷尔蒙的分泌旺盛,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这样的情绪变化呢?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您可能需要去多增加一些对于青春期特殊性的认知,对孩子不要一味盲目苛责。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真的已经被教育坏了。如同我前言所述,根源在于家长自己,不在于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和沟通,难度本来就有所增加,更何况这个时期的孩子,各方面都在逐渐定型。那么,对于这样的家长,我能提出的建议就是,立即改变您自己的言语行为习惯,对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关怀和耐心。虽然说这个时候的改变可能略微迟了一点,但还有机会。但是,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毅力,更艰苦的与您自我的抗争。

总之,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就多一份和谐,多一些尊重就多一份温暖。不论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适用。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