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改行吃素的大熊猫,真的很失败吗?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改行吃素的大熊猫,真的很失败吗?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1-23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现代大熊猫99%的食物是由竹子构成的,这是它们进化史上一个重大变化树懒和考拉的区别。熊猫的远古祖先实际上是食肉动物,跟它们的近亲熊一样,即使是现代熊猫也有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偶尔也能吃肉。科学家认为这种剧烈的饮食变化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造成的,据推测大约七百万年前,大熊猫赖以为生的食物由于自然栖息地的变化而灭绝,由于食物缺乏,大熊猫不得不适应了新的饮食习惯,进化出强有力的下颚。大约200万年前,大熊猫已经完全转向以竹子为食。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改行吃素的大熊猫,真的很失败吗?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改行吃素的大熊猫,真的很失败吗?

大熊猫仍然保留着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有一个简单的胃和一个短的小肠,没有像牛那样的四腔胃来有效地消化植物。而且大熊猫基因组中,鲜味受体基因失活,鲜味是让肉食物更加美味,使肉对大熊猫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纯竹子的饮食含大量难以消化的纤维并且几乎不含任何蛋白质,所以大熊猫每天要吃12到38公斤的竹子,大约是自身体重的40%。因此,他们有较低的代谢率和非常懒惰的生活方式,每天至少要吃12个小时。成年大熊猫每天要吃掉500根竹子。大熊猫除了进食都在睡觉,缺乏社会互动,甚至对繁殖都没有兴趣,导致大熊猫繁殖率低,濒临灭绝。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改行吃素的大熊猫,真的很失败吗?

由于大熊猫的低能量饮食树懒和考拉的区别,它们的新陈代谢率很低,与三趾树懒相当,比考拉低得多。大熊猫不像其他熊那样咆哮,而是像山羊一样咩咩叫,或者鸣叫来交流;GPS记录显示熊猫很懒惰,几乎不怎么动,即使动了,也很慢,野生大熊猫觅食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5.5米;而且大熊猫体内调节新陈代谢的甲状腺激素。

生存并让基因延续下去是进化最终目的树懒和考拉的区别,大熊猫改行吃素之后虽然导致每天消耗大量时间用于吃和消化食物,而且代谢率也被迫下调,但至少使它延续了下来没有因为食物缺少而灭绝。而且由于缺少竞争对手,加上低繁殖率也让大熊猫不需要担心食物短缺,这也算是一种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

食草动物都比食肉动物智商低是吗?有依据吗?

如果是同一类的物种,比如哺乳动物树懒和考拉的区别。食草动物确实比不如食肉动物聪明。肉类所含的营养,比较全面。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人类大脑的发育,也与进化的过程当中食肉有关。肉类也比草这类的植物更易消化、吸收。肉食动物的消化道比草食动物的消化道短得多。这样就减少了身体的负担,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植物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草食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进食,一天有可能十几个小时,消化这些草也比较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吸收也并不充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咀嚼和消化上,用脑的时间那就肯定很少了。肉食动物在捕猎成功后,比如一个狮群成功了捕猎了一头水牛,可能就够它们吃一个星期。往往会有大量的时间休息玩耍。这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是有好处的。肉食动物在捕猎的过程中,用脑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要观察有何种猎物出现,需要用何种技巧捕猎,猎物的逃跑路线如何,在何处设下埋伏,还有怎样咬住它的要害制服等等。经常用脑肯定能促进大脑的发育。食草动物思考的时间就少得多。

另外还有一个悖论。那就是食草动物本来就是比较蠢的动物,所以才会食草。因为根本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食草动物。除了食肉动物以外,其他的动物其实都是杂食动物,就是我们看到的牛和羊,其实它们都是杂食的。只要有机会,它们都会吃肉。比如河马、牛、羊、驴等等,都被观察到吃同类或者其他动物的尸体。而且它们消化这些肉类并不困难。比如美国人加工饲料,就会在其中加入动物内脏,用来喂养牛羊等等牲畜。吃肉的好处,这些动物都知道,只是它们没有能力获取而已。所以说比较聪明的动物,比如说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它们能够进行捕猎,获取到肉类。而比较蠢的动物,无法捕猎,就只能吃草。

树懒和考拉的区别是什么?

树懒:形状略似猴,动作迟缓,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故称之为树懒。树懒是身上长有植物的野生动物,它虽然有脚但是却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动身体前行。分布于南美洲。终年栖居树上,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很发达。夜行性,以树叶、果实为食。考拉:树袋熊,中文音译成考拉,又名可拉熊,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块特别醒目的棕色香腺。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