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罗素悖论:谁能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阿基里斯悖论?

罗素悖论:谁能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阿基里斯悖论?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2-10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从物理的角度罗素悖论:

假设t是人追上乌龟的时间,t*v人=t*v龟 δx,这是一个一次方程,只要人的速度大于乌龟,且乌龟一开始在人的前方,那么t一定有且只有一个正数解,也就是在某个时间人一定能追上乌龟罗素悖论。

从数学的角度罗素悖论:

第一步罗素悖论,人跑了10公里(他和乌龟一开始的距离)耗时t1=10000/v人,但是乌龟有在这段时间前进了1公里

第二步罗素悖论,人又跑了1公里(第一步结束他和乌龟的距离),耗时t2=1000/v人,t2正好是t1的十分之一,这段时间里乌龟前进了0.1公里

第三步,人又跑了0.1公里(上一步结束的距离),耗时t3=100/v人,t3整好是t2的十分之一,这段时间乌龟又前进0.01公里

无限重复以上步骤,看起来人永远追不上乌龟,当人把上一步他和乌龟的距离追平,这段时间乌龟又前进了一点点,乌龟看似永远在人前边。但是这里有一个误区,看似“永远”,这个永远是局限在上诉无限的步骤中,并不代表时间上的“永远”。

上述步骤,每一步消耗时间是上一步的十分之一,利用数学的极限概念我们知道(等比数列求和),总时间是10*t1/9

所以误区在于,步骤无限,但加起来时间有限。既然时间有限,这个期限一到,人就追上乌龟了。

在数学中,有什么悖论吗?

数学上的悖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集合论悖论。因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02年写给数理逻辑学家弗雷格的一封信中最早提出来的,所以也经常被称之为“罗素悖论”。 该悖论直指集合论的基础问题,而集合论此时已经是整个数学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如若基础不稳,则整个大厦为之震动。所谓导致了所谓第三次数学危机之说,就是这个意思。

罗素悖论:谁能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阿基里斯悖论?

罗素悖论:谁能从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阿基里斯悖论?

罗素与弗雷格及其1902年的通信

罗素本人1919年对这个悖论进行了“科普”,提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比喻性解释,称为“理发师悖论”。从而使得这个悖论几乎家喻户晓,堪称是数理逻辑普及化的一个典范。

其他的著名数学悖论还包括:概率论悖论、几何学悖论、曲线悖论、统计学悖论和蠕虫悖论等。

荷兰画家埃舍尔笔下的永动水流城堡

概率论悖论说的是从概率论的一般性原理出发所得到的结论,却与实际进行概率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几何学悖论则包含了视觉和计算错误、拓扑变换和不可能图形等内容。曲线悖论来自于有数学家定义曲线是一条连续而光滑的线,而另有数学家发现按这个定义也可以形成一个面,从而使线和面难以分辨,导致矛盾结果。而统计学悖论与概率论悖论有相似之处,一个看似概率很小的事件,实际发生的概率却非常大,从而形成悖论。

蠕虫悖论是说,一条每秒以一厘米的速度在一条一米长、但每秒都伸长一米的橡皮筋上爬行的蠕虫,能否最后爬到橡皮筋的另一尽头?以常识看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实际上从数学的角度看却是可能的,只不过需要很长时间而已。这种悖论实际上是常识与数学之间的矛盾。诸如此类的悖论还有豌豆和太阳体积相等悖论,即把豌豆切成无穷多的小块,再拼合起来,正好等于太阳的体积。

综上,数学中的悖论,有些是数学自身所存在的矛盾或特殊性质引起,这是真悖论。有些则是对数学原理的误解所引起,还有些是数学与常识之间的矛盾所致。后两类严格的说不能算是真数学悖论。

罗素悖论可以解释上帝举石头的例子吗?

这里假设几个前提:

1,假设有上帝

2,假设上帝全能

从这两个假设可知:这里有一个被命名为“上帝”的全知全能、可造化万物的存有(being)。

问题是:他能不能创造出自己所不能举起的石头。换言之,也就是,这个全知全能的存有,是否能创造出自己所“不能”的存有。

我在这里要表达两个观点,第一个:上帝所“不能”也属于上帝所“能”的范畴。

西方的所谓“上帝”其实可以约等于中国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中,有黒有白,有方有圆,有“有”有“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其“有”,成其“利”,因其“无”,成其“用”。翻译成人话就是:“不能”也是上帝“能”的一种。上帝全能,当然能创造出他所“不能”的存有,因为这也是包含在全能之内的。

另一个观点:题主的“能”和“不能”是片面的、两分的、极端的,二维的。而实际上,“上帝”是一个全知全能、包含了所有一切可能性、包含了所有时间和空间的一个集合。

上帝处在一个宏观的、混沌的、全维度的宇宙规则之下,在这个规则下,“能”可以是“能”,也可以是“不能”,“不能”反之。所以上帝可不可以创造出他举不起来的石头,可以,那么他举不举得起来?举不起来,也举得起来。他想举起来,就能举起来,他不想,就不能。这里又回到了二维片面的舞台上,因为在这里上帝还被狭隘地拟人化了,或许在很多人脑海里还很具体到了某个精瘦有胡子的男性形象。所以才有了“举”这个词。

阅读:

狗狗医疗